汽车测评网>热门>内容

热门

拒绝被“夺走”灵魂?通用汽车放弃与苹果合作

2023-04-06 13:03 | 来源:网络 | 阅读量:17980 | 

随着智能化的发展,车辆智能车机已经成为了车企争相斗艳的新舞台,这也越来越考验车企的研发实力,对于那些研发实力较弱的车企来说选择与成熟的手机厂商合作既可以收获销量也可以收获更多关注度,短期内来看确实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不过长期来看,这也会让车企失去灵魂。继埃安与华为分道扬镳之后,如今通用汽车也选择放弃与苹果合作了。

日前,通用汽车公司宣布自今年开始逐步淘汰苹果的 CarPlay 和谷歌的 Android Auto,转而使用和谷歌共同开发的车机系统。通用公司表示旗下的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和 GMC 等品牌车型会相继启动更换流程。

不想被苹果拿捏,还想多挣钱

智能化时代,汽车上的智能座舱毫无疑问是车厂的“灵魂”,但面对在用户体验方面更胜一筹的手机厂商,车厂的“灵魂”随时有被夺走的危险。

而苹果最新一代Carplay即将推向市场,其已经不是从前的简单车机映射体统了,而是要深度接管整个车机系统,实现与汽车硬件的深度融合,可以显示行驶速度、燃油余量、车内温度等车机底层OS系统才能做到的功能,但前提是要取车辆数据。

如果车厂将智能座舱的开发交给手机厂商,亦或是引进手机厂商的系统,就意味着要开放更多的接口和共享更多的数据,而这些是未来智能汽车的核心,车厂显然是有所顾虑的,并且提供了数据还要支付合作费用,车企在合作中确实是弱势的一方。

所以为了把未来的灵魂握在自己手上,通用汽车决定从今年夏季上市的新款雪佛兰Blazer EV开始,后续新车将不再原生提供Apple CarPlay和 Android Auto。这项淘汰计划将于2035年开始部署到燃油车。

通用汽车数字驾驶舱体验执行总监迈克·希姆切表示:“我们有很多新的驾驶辅助功能,它们与导航结合得更加紧密。我们不希望在设计这些功能时,依赖于人的手机。”并且通用汽车希望获取更多关于用户的驾驶、收听和充电习惯的数据,为未来的订阅产品提供信息。

通用汽车的首席数字官爱德华·库默说表示,随着我们电动车规模的扩大和Ultifi软件平台的推出,我们可以在车载技术和空中更新方面做得比以往更多。所有这些都使我们能够不断改善在各个品牌中提供的客户体验。他表示,该举措有希望带来更多订阅服务收入。通用汽车的目标是,到2030年,来自订阅服务的年收入达到200亿至250亿美元。

为何车企都想要保住“灵魂”?

根据苹果2022年的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销售的新车型中,98%支持CarPlay。根据一项调查研究,56%的司机在选购车辆时会查看这一功能,23%的司机甚至根本不会考虑购买没有CarPlay的车辆,48%的购车者希望在他们的下一辆车中使用CarPlay或Android Auto。

显然,随着汽车行业加速变革,汽车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融合时代已经开启。自动驾驶、智能网联、语音控制等全新体验,正日益成为消费者选购汽车的核心出发点。

余承东就在近期表示,目前汽车进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时代,华为用“软件定义功能”,用“算力来驱动马力”,用“比特来管理瓦特”。华为在 ICT 领域耕耘了三十几年,其希望通过在 ICT 领域的积累,为汽车产业提供一些赋能,帮助车企一起做得更好。

不过虽然这些手机企业可以帮助车企在智能化体验上带来巨大提升,但许多车企还是持谨慎态度,比如在解释蔚来为何要做手机时,其创始人李斌就曾直言不讳的表示,“主要是为车机服务。以车为中心,从汽车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做一款跟车匹配最好的手机。”

此前,蔚来在二代平台车型上开发的UWB功能备受车主期待,但由于蔚来车主中大多使用的都是苹果手机,而苹果iOS系统的封闭特性并不对蔚来开放此接口,这就导致车主无法体验到蔚来精心开发的这一功能。谈及此事,李斌直言,“如果不造手机,相当于自己家的车钥匙在对方手上。”;同时为了在智能化方面不被这些科技企业卡脖子,吉利汽车更是直接收购了魅族,紧接着魅族flyme auto就使用在了领克08上。

业内人士表示,在智能化转型上,车企的电子电气架构业务慢慢做起来了,但是在人机交互体验上,跟手机公司比差距还是很大。手机公司的软件团队,一定比汽车公司的更庞大。交互体验、OTA,这些在手机上已经是很成熟的东西,在汽车上却刚刚起步。这也是当初华为鸿蒙系统上车能在业内引发较大反响的原因之一。

在智能汽车时代,造手机的来造车,造车的去造手机,都已经屡见不鲜,其中苹果、华为等手机企业是想通过自己的生态来获取更大利益,而如今的通用、吉利、蔚来等车企则是更想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而这只是传统车企与科技企业拉锯战的开始,未来在小米、苹果等品牌的汽车加入战局后,竞争应该还会更加激烈。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6-2023 汽车测评网 test.autoipo.com 版权所有

声明: 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邮箱:linghunposhui@163.com

备案号:皖ICP备2023005497